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研制出了AIM-120空空導彈,它是歷史上第一款服役具有發射后具有自動攻擊能力的導彈。該導彈全長3.65米,全重157公斤,最高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機動過載可達40G。同時,在戰斗中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多種美軍戰機兼容。
在1992年的實戰中,美國空間的一架F-16C,僅用了1枚AIM-120就擊落了十幾公里外的米格-25戰機,以驚艷的性能震驚國內外的軍工研究人員。隨著航空航天裝備區域輕量化的設計要求,對導彈的射程、抗干擾能力和輕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美國與挪威合作研制第5代巡航導彈(JSM),該款屬于全球頂級的輕量化巡航導彈之一,具備隱身性能,專為隱身戰機設計,例如F-35戰機。
作為從NSM反艦導彈的空射改進型,JSM巡航導彈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以適應未來空戰的輕量化和隱身能力。由于需要裝進F35戰機的彈艙,因此,JSM巡航導彈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經過改進后,它的外形已與NSM反艦導彈完全不同。為適應F35彈艙狹長的內部空間,JSM導彈的彈體更加細長,外形呈方形隱身設計。
這款導彈的整體重量僅為375千克,長度僅為3.7米,彈翼在制造完成時是折疊狀態。在折疊后,JSM的彈翼能夠完全平貼在導彈上,發射后才會展開,表面積也有所加大。這對于導彈內部的布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滿足整體設計輕量化的同時,還需具備具備轉彎角度小等特點。
另外,由于JSM需兼容美軍的LINK16戰術數據鏈,能夠實現A發射B引導,還能讓發射方全程監控,因此,該彈道的抗信號干擾能力非常強悍,才能具備較遠的射程,這對導彈內部的抗電磁信號干擾能力又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在設計的一開始就考慮布局與地線系統是解決電磁干擾問題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由于導彈內部空間等條件的限制,布線可能無法滿足理想的間距要求,但應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電磁兼容的要求。在選擇屏蔽材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柔韌,耐彎折的材料,這樣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材料不會因為復雜走線斷裂掉。
金屬化高分子PBO纖維,是由美國空軍空氣動力學研發人員,于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斯坦福研究所SRI實驗室,針對航空航天材料的設計需求而專項研發。大連義邦引入的PBO鍍金屬纖維絲編織而成的防波套已經過50000次耐彎折測試,鍍金屬PBO纖維絲在經過50000個90°-120°循環彎折測試后,僅彎曲處有輕微松動,但PBO防波套自身沒有任何裂痕和損壞等。
非金屬基材制造的金屬化的高分子纖維絲,兼顧PBO纖維強大的機械性能優勢,兼具導電、屏蔽功能,用于線纜屏蔽層和防波套以及通訊柔性天線。大連義邦引入原絲,并經過國產化編織,形成成熟的編織工藝,成品供應特種輕型防波套,并已通過航空航天系統權威測試機構報告,廣泛使用于航空航天,艦船及軍工領域中。
本文意在傳播新材料資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
+86-412-6330396(銷售)
+86-412-6322505(售后)